沈葆楨(1820 - 1879),字幼丹,又字翰宇,福建 侯官(今福州)人,道光二十七年(1847)中進士,選庶 吉士,授編修。咸豐五年(1855),沈葆楨出任江西九江 知府,后歷任江西巡撫、總理船政大臣、兩江總督兼南 洋通商大臣。與李鴻章合辦招商局,派船政學堂學生赴英、 德、美留學,政績突出。
鴉片戰爭后,帝國主義憑借他們的船堅炮利,沖開了 古老中國關閉上千年的大門,也以他們資本主義的先進 文明,沖擊著傳統官僚頭腦中的各種固有觀念,迫使他 們中的一些有識之士,不得不睜開眼睛看世界,求實精 神首先在那些辦理洋務的官吏頭腦中慢慢增長著。沈葆楨在選才用人上,更 多地顯示了這種求實精神,他積多年辦理洋務之經驗,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用 人準則,與傳統社會中那些以擅長吏治著稱的官僚相比,在選官用人的做法上, 有了一些根本的變化。同治六年(1867),左宗棠、沈葆楨開始著手創建福 州馬尾船廠,聘洋員日意格、德克碑為監督,期五年以告成。誰知同治九年 (1870),內閣學晉就上疏請暫停船工,沈葆楨上疏道:“自強之道,與好 大喜功不同,不可浮言搖動。且洋員合同不能廢,機廠經營不可棄。不特不 能及時裁撤,五年期滿,亦不可停?!毖髣占词顾佑|許多新事物,體會到 堅持辦洋務的重要性,也使他懂得合同與用人的關系,深知繼續雇用洋人的 重要性。同治十三年(1874),因日軍侵入臺灣,沈葆楨受召巡視并兼辦各 國通商事務,在《福建巡撫宜移駐臺灣》的上疏中,他談到幾條辦理洋務的 意見:一要“聯外交”,二要“儲利器”,三要“儲人才”,四要“通消息”。 在談及“儲人才”時,他舉薦籍隸廣東之前署臺灣道黎兆棠等人隨他東渡,“以 期集思廣益”。
盡管沈葆楨以性剛直聞名,朝廷顯貴也不敢有所請托,但身在官府,總 少不了一些同鄉摯友,對他們的請托又如何處置呢?一次,沈葆楨的一個同 鄉摯友以知府待官山西,想請沈寫張字條給桂撫,以便優先安排工作。沈笑 而不答,不慌不忙地拿起書案上三四封短箋給他看,則全是欲通桂撫關節而 未予任何答復的信函。然后對他說:“如果桂撫接下并答應了這些要求,我的臉往哪擱呢?你且回去,如果沒有事情做,我當按月資助你?!闭f完,又拿 出四百兩銀子相贈。李元度和沈葆楨夙稱骨肉之交,李薦一族侄到沈處,沈留 他幾日,一天忽然把他招來,問他家有幾人,每年要多少銀兩便可生活。他回 答只百金足矣。沈葆楨立即拿出百兩銀子勸他回去,硬是不予差遣。
沈葆楨秉公辦事不徇私情的故事,闡述了他勤政為民的四個特點:
其一,沈葆楨辦事秉公,按合同辦事,勤政為民,嚴肅吏治。史稱他精核吏事, 治尚嚴肅,屬吏懔懔奉職,宿將驕蹇者繩以法”。沈葆楨依法辦事的觀念,對 清道光時代官員和后人影響很大。
其二,沈葆楨提出了辦理洋務的四要:“聯外交”“儲利器”“儲人才”“通 消息”。眼光有特到之處,利國利民。
其三,沈葆楨用人謹慎,不徇私情,無論是朝廷顯貴,或是同鄉摯友一視 同仁,按制度和規定實事求是選用人才,廣受官民好評。
其四,幫助骨肉之交的族侄,沒有私用公權來給族侄安排工作,而是用自 己的工資幫助他解決生活困難,實在感人。